在美股市场整体震荡的背景下,中国资产逆势走强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焦点。3 月 18 日,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涨幅达 4.03%,创下 2022 年 2 月以来新高,年内累计涨幅突破 24%。其中,百度以超 9% 的涨幅领跑中概股,港股股价重回 100 港元大关,成交额超 15 亿港元,美股收盘价同步攀升至 102.27 美元。这一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,直指百度在 AI 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。
技术迭代引爆市场预期3 月 16 日,百度发布新一代
大模型产品 ——
文心大模型 4.5 与文心大模型 X1,标志着其 AI 技术进入 “性能与成本双优” 的新阶段。文心 4.5 作为百度首个原生
多模态模型,在逻辑推理、跨模态理解等关键指标上超越 GPT4.5,调用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 1%;X1 则以深度思考为核心,对标
DeepSeek-R1 实现性能持平,调用价格却降低 50%。值得关注的是,两款模型在文心一言官网及智能云千帆平台同步开放,企业用户可即时调用 API,开发者生态构建速度显著加快。
商业化路径清晰化
百度此次技术升级叠加激进定价策略,被市场视为抢占 AI 应用入口的关键动作。免费开放策略直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,而千帆平台的企业级服务则开辟了 B 端变现通道。花旗分析指出,尽管行业竞争加剧,百度凭借云基础设施与生态协同优势,仍能保持技术护城河。与此同时,百度地图推出的全球首个智驾级车位导航,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实现泊车全链路智能化,已完成百万停车场覆盖,进一步拓展了 AI 技术落地场景。
资金与政策共振推高估值中概股的集体狂欢背后,是资金面与政策面的双重加持。南向资金连续单日净流入超 200 亿港元,创互联互通机制纪录;外资机构对中国科技股的配置偏好从 AI 向消费领域扩散,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均上调相关标的评级。政策端,“
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纲领的落地,以及政府对算力基建的超 3800 亿元投入计划,为行业注入强心剂。当前,中国互联网指数市盈率仅为 22 倍,较纳斯达克 100 指数存在显著折价,技术突破带来的估值重塑空间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关键。
行业竞争格局生变百度与 DeepSeek 的技术对标,揭示了国内 AI 赛道的新竞争态势。
腾讯近期斥资数十亿元抢购英伟达 H20 芯片,加速大模型与微信生态融合;阿里巴巴则加码 AI 原生应用开发,计划年内推出多款创新产品。市场分析认为,2025 年或成为 AI 商业化落地元年,企业竞争焦点从参数比拼转向真实场景渗透率。百度若能依托搜索入口优势,将 AI 能力深度融入用户高频需求,有望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占据先机。
值得关注的是,百度宣布将于 6 月 30 日
开源文心 4.5 系列,这一决策被解读为通过技术开放加速生态扩张。正如李彦宏在财报会上强调:“基础模型的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规模”,开源或将推动更多行业伙伴加入创新链条,形成技术普惠与商业回报的双向循环。
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叠加中国资产估值洼地效应,中概股 “东升西落” 的趋势或持续强化。百度此番技术突破,不仅为自身打开了市值修复通道,更成为观察中国 AI 产业进化的风向标。